读书,每个人从小都读书。人得书如鱼得水。

在进步的阶梯上走着,在良师益友的陪伴下,在字词句段中徜徉着……书,成长了每个人,教导了每个人,丰富了每个人。

它如一座灯塔,在时间的汪洋屹立不倒;它如脚前的灯,在阴翳的幽谷指引我们前进;它如一串明星,在空阔的夜空点点闪耀。

人们不禁想问,书,究竟从何而来?

在亘古,在我们想象力无法描绘的年代,不同民族、不同肤色的人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,形成了各自独有的文化习俗,但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件属于全人类精神文明的物品——书。

从绳索上一个个形态不一的绳结到龟甲片上勾勒出的上古符号,从钟鼎上的铭文到一卷卷竹简羊皮,从白纸上齐整的黑字到屏幕上充斥的字符。

书就如此悄然无息地出现在我们面前。

人们常喜欢问小孩子:“你读书了吗?”

小孩子该如何知道你所问“读书”的判定标准?

是认识了一本书上所有字的读音,并一字一字读下来,还是到了上学的年龄该上学了?是学习了课本上所讲的知识要点,还是通读了古今中外的名著?

这个问题也许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小孩子,但还有一个问题几乎困扰了全人类——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?

人们常说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,也许读书是为了人们的学识水平如同爬楼梯一般层层攀升吧;人们也常说“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”,也许读书是为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充满营养吧;人们还说“书犹药也,善读之可以医愚”,也许读书是为了人们的心灵得以医治吧……

古人常讲:“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”以此激励人们奋发读书,使之常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读书之目的。又有云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以此为求学者的终极目标,但在现代人看来,如此言之也许只是古人为了提高个人修养,促进社会久安吧。

在近现代,人们正在逐步觉醒,学会了在社会中竞争,所谓“人要在竞争中生存,便要奋斗”,而读书的奋斗给人们在未来以更多的尊严和选择余地,或许读书,便是为了找到更心仪的工作,过上更美好的生活;但,活到老学到老,读书的目的真有这么简单吗?

少年的周恩来曾说: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!”是如此充满豪情壮志;老年的陆游曾言:“读书本意在元元。”是如此忧国忧民。这类为了国家,为了民族而努力奋发读书是多么充满气节!

周国平先生曾有言:“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,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,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,把自己丰富起来。”培根亦曾说过:“读书足以怡情,足以长才。”以读书丰富自己,充实自己,其中的情趣是如此高雅!

贾平凹也曾有过这样一段论述:“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,譬如能识天地之大,能晓人生之难,有自知之明,有预料之先,不为苦而悲,不受宠而欢,寂寞时不寂寞,孤单时不孤单,所以绝权欲,弃浮华,潇洒达观,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。”即以读书通晓处世,乐观豁达!

今天,读书无论是为了什么,是为国为民,还是为了个人情操,抑或是为了处世态度……也许都是在追求每个人心中那份最本质、最原始、最真挚、也是最美好的情感吧!

一个回复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